李浩然:从朱熹的华夷观念看中国哲学的归统与建统
雙人床上,僅看得見一名男子與一名女子的頭露在棉被之外。
Photo Credit: 《午夜巴黎》 《流動的饗宴》裡對細節的描繪十分詳實,看似歷歷在目,但海明威書寫這本回憶錄的時間其實是在三十年後,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流動的饗宴》描寫的是1921到1926年間,海明威與第一任妻子海德莉在巴黎度過的歲月,那段他們很窮、但很快樂的日子。
對於海明威、和我們而言,無論是巴黎、或是自己愛過的人,其實都是一席席流動的饗宴吧。海明威:沒有什麼主題是糟糕的,只要這故事是真實的,文句簡潔真誠,並能彰顯壓力之下的勇氣風範。怎麼也沒想到,《愛在巴黎日落時》席琳說的那句:「you have to think that Notre-Dame will be gone one day」一語成讖。多數時候,我們看著二十二歲的他,坐在丁香園咖啡館寫完一段又一段小說,擔心稿子賣不出去但還是點了幾杯酒,去史坦小姐家聽她高談闊論,和海德莉一起散步塞納河畔再回家吃美味的午餐,到莎士比亞書店借幾本書度過冬天。那其實是我們第一次到歐洲自助旅行,第一次看什麼都美、做什麼都浪漫,手牽手走過一條條電影場景般的街,肩並肩坐在塞納河畔分食甜點,巴黎就是我們的初戀。
海明威:你在寫什麼小說? 蓋爾:關於一個在復古商店工作的男人...聽起來是個很糟的主題。以前你能寫,現在也同樣能寫下去。全書讀來宛如一部後現代小說,在優美的敘事之外,交織了深層的心靈感悟,加上出其不意的禪宗哲思,不僅拓展了故事面向,也進一步闡明了故事的主要命題——寬恕。
」 約瑟的告密令十兄弟非常不滿。是他強逼她?她有同意嗎?兩種選項都不可想像。在這個故事裡,我們一般以為的錯誤概念是值得懷疑與推敲的。有時他當辟拉和悉帕四個兒子的助手,他們忍受這男孩的喋喋不休,有時甚至為他天馬行空的想像而著迷。
另一方面,西蒙(Shimon)拉比說:「他們和基尼女孩同寢。這些男人在做些什麼?在工作上混水摸魚?但是,「混水摸魚」不就是當牧羊人的「定義」嗎?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筆下的牧羊人提屠魯(Tityrus)唱道:「一位天神賜予我們這等閒逸。
當時約瑟十四歲,一天下午(那是個溫和的三月天,牧草開滿罌粟花、銀蓮花、芥末花、鳶尾花、羽扇豆)他走過女人們的帳篷,聽見他過世母親的使女辟拉的帳篷裡傳出呻吟聲。在這件事上他考慮不周,沒有想到他的哥哥們可能必須面對這些報告所帶來的後果。」你一邊盯著羊群,其餘時間你消磨時間,對著那位擁有漆黑秀髮、櫻桃小嘴以及一雙杏眼的多情牧羊女甜心高唱情歌,或是用你的笛子或豎琴即興演奏,當猶八(抑或是雅八?)精神上的後代。在寫於五世紀的《論創世紀的米大示》(Midrash on Genesis)中,我們這兩位拉比深信,品德高尚的約瑟有義務去報告他的哥哥們所犯的小奸小惡,推測他們還做了某些更加邪惡之事。
他的道德缺陷——自負和遲鈍所造成的錯誤作為,例如告密和炫耀他父親的偏愛——其實都是祝福。他也數次向父親報告西緬和利未喝醉酒,和附近城鎮裡的男人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他怎敢膽大包天做出這種事?辟拉是他父親的妾,象徵意義上來說,代表著與自己的母親同寢。他甚至從來沒想過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反觀約瑟這邊,他無視兄弟們的怨恨。約瑟又怕又怒地跑向雅各的帳篷,懷著羞愧為父親哭泣,被迫報告他剛才所見到的驚恐一幕。
看似我們生命裡的錯誤,其實正是邁向真正「至道」的一步,雖然我們當下可能看不出來。作者:史帝芬・米歇爾(Stephen Mitchell) 譯者:沈曉鈺 ★大文豪托爾斯泰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故事」 ★可蘭經收錄此故事,稱為「最美敘事之作」 ★全球暢銷書《享受吧。
當他們看到他前來執行他的骯髒小任務,他們鐵了心,對他不理不睬。與他的哥哥們相反,他通常可以自由隨興,來去自如。約瑟喜歡做這份工作,感覺自己像是神的記錄天使之一2011年,達賴喇嘛宣布決定轉移政治職務權力,不再擔任領導人職責,改交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的藏人行政中央領導人來承擔所有政治權責。文:法律白話文運動 和平協議,真的和平嗎? 2011/07/17 歐巴馬與達賴喇嘛會面 台灣時間2011年7月17日,美國白宮公布總統歐巴馬會晤圖博(西藏)流亡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的消息。同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康區西部,與藏軍爆發衝突。
最後,噶廈政府放棄向國際求援,與中國政府展開談判。美國方面則回應,這次會面是顯示歐巴馬總統堅決支持保護圖博(西藏)獨特的宗教、文化、語言、傳統,以及保護圖博人民人權的立場。
〔歷史的傷痛可能過去,但不該被遺忘〕 有怪獸帶著怪手,來強拆我的家。而在「昌都戰役」戰敗後,噶廈政府向外尋求國際援助,希望能制止中國入侵,但卻無法獲得有效援助。
1950年代中後期,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因為中國實施「人民公社」制度,使得當地藏族與中國政府爆發衝突。? 他們在世界人權日,侵害我的人權。
同年12月,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離開拉薩。達賴喇嘛與中國的糾葛 達賴喇嘛與中國的關係可追溯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當時控制「西藏地方」的噶廈政府,為了避免捲入國共內戰而落入中國共產黨的控制,於是驅逐所有中華民國政府的官員。你知道過去有一部箝制台灣人民喉舌的法律──《懲治叛亂條例》也不過是在1992年才廢除的嗎? 你知道過去如果你居無定所、遊手好閒,就有可能被判定為「流氓」嗎? 你知道畢生為女權奮鬥的彭婉如,至今仍未找到殺害她的兇手嗎? 每天一個法律歷史上的故事, 聚焦台灣法治的演變經過, 讓我們從返那些關鍵的歷史現場, 透過歷史上的法律故事,在民主的現代反思與回顧, 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寶島有更完整的了解。或許現在享有各種自由與權利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初西藏與中國政府所簽訂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的《十七條協議》,這樣的「和平協議」,真的和平了嗎? 相關書摘 ►《臺灣法曆:法律歷史上的今天(7-12月)》:當電視新聞,成為國家和政黨的傳聲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臺灣法曆:法律歷史上的今天(7-12月)》,臺灣商務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2008年,拉薩發生流血衝突,陳水扁總統也針對這起事件發表意見,認為西藏與中國雖然簽署了和平協議,但協議隨時可能變成廢紙,仍無法避免中國政府數次的血腥鎮壓。? 我剪短我的髮,卻剪不斷權威 家住炸彈旁,我卻不知道? 〔民主時代的反思〕 《自由中國》的雷震,竟然在「自由中國」被逮補。
生在民主時代的我們, 能夠暢所欲言、享受著那自由的氣息── 是否曾在那一瞬, 思考著,現今台灣的樣貌,是如何形塑而成的呢? 若有機會回到過去的歷史現場, 再面對關鍵選擇的當下,我們又該如何做下決定? 從戒嚴時代,到民主生活, 每一頁法曆都是影響這塊土地和人民的關鍵。中國方面認為美方干涉中國內政,不僅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也損害了中美關係。
許多藏族則因而逃到拉薩,導致拉薩局勢逐漸混亂,再加上中國政府代表與拉薩當地藏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後導致1959年拉薩騷亂,藏軍與解放軍發生武力衝突,達賴喇嘛出逃至印度。而中國政府也解散了原本的噶廈政府,成立「西藏自治區」,此舉等於撕毀「十七條協議」,由中國政府直接控制圖博。
〔那些,用生命在拚自由的年代〕 為了剷除共產黨基地「鹿窟村」村民陪葬。達賴喇嘛流亡到印度之後,宣布拒絕承認「十七條協議」,並表示這份「十七條協議」是在中國的逼迫下簽署的。同年10月,達賴喇嘛同意「十七條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併吞圖博。作者:法律白話文運動 台灣法律的前世今生, 台灣人民走過的歷史痕跡, 每一條法律、每一個案件、每一樁事件, 都緊扣著台灣人民的生命與生活。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逐漸控制西藏地區周圍的省份之後,噶廈政府也向英國、美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表示,將會維持圖博獨立的狀態,並對任何入侵行動作出抵抗。1950年3月西昌戰役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擊敗中華民國政府,控制西康省。
在台灣,我們也有關注西藏人權議題的「台灣圖博之友會」,反對中國政府於圖博境內對該地人民進行違反人權等相關行為,並以實際言論及行動支持西藏應享有文化、宗教、經濟、社會等權利。2009年則是與當時為民主進步黨之黨主席蔡英文等人會面。
1951年初,由達賴喇嘛任命的代表團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頒發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雙方確立「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藏,而中國政府保留噶廈政府一切固有的政治制度。至於逃亡到台灣的「中國」a.k.a 中華民國與圖博的關係呢? 1959年達賴喇嘛出逃後離開西藏,於1960年成立西藏流亡議會與「藏人行政中央」,達賴喇嘛則擔任政府的最高領導者